您的位置: 首页 > 金沙娱乐城 > 金沙官网

金沙娱乐- 金沙娱乐城- 澳门在线城縣裡一直在協調 問題一直沒解決(來信調查)

发布日期:2025-09-15 13:30:23 浏览次数:

  金沙娱乐,金沙娱乐城官网,金沙娱乐城app,金沙娱乐城,金沙赌场网站,金沙博彩,金沙集团官网,金沙赌场网站,金沙官网,金沙app,澳门金沙娱乐城官网,澳门赌场app,澳门赌场官网,澳门赌场在线貴州畢節市金沙縣新化鄉五星村,2017年因煤礦開採引發地質災害,70多戶村民因不接受補償方案未能搬遷

  貴州畢節市金沙縣新化鄉五星村旁有一座國照騰龍煤礦,煤礦開採誘發山體地質災害,2017年村裡的住房出現牆體裂縫、地基位移等問題。第三方機構鑒定認為,我們村需要搬遷。但多年來政府和煤礦企業始終沒提出一個合適方案,我們一直提心吊膽地住在地質災害危險區。希望黨報予以關注。

  2018年的鑒定報告認為“有形成較大規模崩塌的可能性”。70多戶村民為何不搬遷?

  “一塊直徑六七十厘米的大石頭從山上滑落,砸到離兩戶人家房屋10多米的空地上。”五星村村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今年7月21日,金沙縣下了場大雨,這塊掉落的大石頭把周圍村民嚇壞了。“國照騰龍煤礦2017年8月停產停建了,但村子裡還是會出現滑坡、落石,尤其是雨季,大家就會很擔心。”

  村民所說的國照騰龍煤礦歸屬貴州省大西南礦業有限公司,村子旁邊是10906採面。2017年4月,煤礦開採誘發了五星村牛滾坡、馬家坡、太陽坡一帶的山體地質災害。

  李先生說,當時他家牆壁上出現第一道裂縫,“起初只是細紋,很快便大到手指可以塞進去,地面也老是晃,后來才知道是煤礦開採導致的。”

  記者走訪了目前仍住在五星村的10余戶村民,按照他們的指點,看到這裡的房屋至今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壞。有的是牆體、房頂開裂,裂縫從一兩厘米到四五厘米。有的是地面水泥台開裂,村民田先生告訴記者,這是當年整個房屋地基平移后留下的裂縫。還有的地面部分隆起或塌陷,與周邊地面形成10厘米左右的高差……

  據村民介紹,2017年災害發生后,金沙縣政府督促國照騰龍煤礦對房屋受威脅的村民進行賠償,為五星村制定了搬遷處置方案,但大多數村民不接受。

  2018年5月,金沙縣國土資源局委托貴州省地礦局第二工程勘察院(以下簡稱“二勘院”)進行現場勘察鑒定后,出具了《地質災害成因分析論証報告》(以下簡稱“2018版《報告》”)。2018版《報告》指出,國照騰龍煤礦開採形成的採空區,“有形成較大規模崩塌的可能性”,建議“必須對馬家坡北東側村寨(五星村雙井組)採取搬遷避讓后方能對10906採面及10906北東側採面進行開採。”

  “2018版《報告》發布后,村民們都想著能整體搬遷到別的地方,總之不能在地質災害危險區繼續生活了。”村民侯女士介紹。

  當年,金沙縣政府辦印發《金沙縣煤礦開採誘發地質災害安置補償補助指導意見》(以下簡稱《補償意見》),明確地質災害區村民房屋的補償標准最高為磚混結構建筑的1100元/平方米。

  五星村有100多戶接受補償,完成了搬遷,70多戶不願接受,沒有搬遷。為何這70多戶村民不願搬遷呢?

  “補償標准太低了。”侯女士表示。以她家為例,240多平方米的房子,據估算可補償40多萬元。如果要在縣城買房,每平方米三四千元,只能買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她家有6口人,“住不下。”

  對於補償標准,金沙縣能源局黨組成員陳亮表示,100多戶已經完成搬遷安置,說明補償標准並不低。“1100元/平方米只是毛坯的價格,其他還有門窗、地板、衣櫃、裝修、人員搬遷補助等,都是另外計價﹔包括房屋所在地15米范圍內的樹苗、果木都有賠償。經過我們實際測算,賠付下來能達到1800至2000元/平方米,經濟條件較好、裝修較好的房屋甚至能達到2500元/平方米。”他說。

  侯女士說,如果購買新的宅基地建房,100平方米的宅基地都要10多萬元,余款很難再建起和之前差不多的房子。“補償標准是按照建房成本定的,隻補償了蓋房子的錢。”

  “那些已經搬遷的村民一般都有些家底,補償款之外自己貼補一些,有的到縣城買房,有的買了新的宅基地。”李先生說。

  2022年的鑒定報告認為“大規模崩塌的可能性小”。對無需搬遷的村民房屋,礦企隻願意維修

  在“有形成較大規模崩塌的可能性”的情況下,70多戶村民一直沒有搬遷,記者詢問當地政府,不擔心發生事故嗎?

  “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是我們做工作的底線。只是經過多次協商,村民和礦企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意見。”新化鄉鄉長楊洪慶對此表示。

  協商未果后,2021年,五星村37戶村民聯名以“不履行地質災害治理法定職責”將金沙縣政府告上法院。

  畢節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金沙縣人民政府應依法履行組織搬遷避讓的職責。金沙縣人民政府不服,提起上訴。

  當年12月,貴州省高院二審維持原判,認為目前採取的措施“不足以保証受災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金沙縣人民政府未完全履行搬遷避讓的法定職責”,而“金沙縣人民政府應當秉持為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理念,根據受害程度及災情變化及時組織不再適合繼續在原址居住的村民進行搬遷避讓”。

  此后,2022年7月,金沙縣自然資源局再次委托二勘院進行現場勘察,出具了《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報告》(以下簡稱“2022版《報告》”)。

  2022版《報告》的結論與2018版《報告》的結論差別很大,認為“調查區斜坡體整體穩定性好,發生整體滑動和大規模崩塌的可能性小”,建議“對位於國照騰龍煤礦一盤區採空區影響范圍內的村民房屋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論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置”。

  對此,二勘院高級工程師路永坤告訴記者:“礦山開採引發的裂縫、塌陷等,在開採過程中會比較明顯,一旦結束開採,山體地質結構會趨於穩定。結束開採后3年內,地質結構還可能發生變化﹔3年后就基本不變了。國照騰龍煤礦到2022年已經停止開採長達5年,山體已經處於穩定階段,所以2022版《報告》才做出相應鑒定。”他也表示,地質穩定,仍可能有落石,1立方米以內的落石都屬於正常范圍。

  國照騰龍煤礦已經停產停建,但貴州省大西南礦業有限公司還在正常經營。金沙縣委常委、副縣長文小學介紹,“根據2022年版《報告》的建議,我們進一步鑒定了村民房屋,按照鑒定結果組織搬遷或賠償。”根據第三方公司鑒定,37戶村民中有7戶的房屋達到了D級危房標准,其他房屋都是C級及以下。

  “公司始終按照《補償意見》標准進行補償,履行社會責任。”貴州省大西南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副主任王坤說,除D級危房的7戶外,其他村戶“既然達不到搬遷標准,就不能進行相應補償,只能對損壞房屋進行維修加固處理”。

  目前7戶中的5戶已經搬遷,其他村戶不認同礦企提出的僅維修加固的方案,仍然堅持要求整體搬遷。

  “就算2022年時山體已經穩定,但前幾年我們一直生活在很大危險中。”侯女士直指,縣政府沒有很好地執行貴州省高院的判決,未積極履行職責,沒能協調好搬遷安置工作,導致問題拖到現在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對此,金沙縣自然資源局局長管慶軍表示,貴州省高院的判決“隻說明縣政府應當依法履行組織搬遷避讓的職責,但這些村民哪些需要搬遷,哪些不用搬遷,判決並未明確劃線,我們不好操作”。

  與此同時,已搬走的村民有的又回村了。田先生介紹,有些村民領了補償款,“在外面買不起房子,租房子把錢花得差不多了。還有的在村裡有土地,無論是搬到鄰村還是縣城,都不方便耕作”。

  記者在五星村看到,有人在殘牆上鋪設防雨布,做成簡陋的帳篷。田先生介紹,當年為了防止村民拿了補償款不搬遷,只要領了補償款,政府就會把他家的房子拆掉。侯女士說,有十幾戶村民在帳篷裡住了兩年多。

  “縣政府始終積極協調,只是由於村民補償訴求與礦企實際情況差距較大,一直沒有談攏。”文小學坦言,“時間上確實有些耽擱,但我們一直全力保障村民生命財產安全。”他介紹,對於山體可能出現的變化,已經採取“人防+技防”措施,一方面安裝檢測儀器,另一方面委托村民作為巡查員,下雨天上山巡查,及時發現險情。

  路永坤進一步介紹,縣政府如今在馬家坡、牛滾坡、太陽坡一帶共設有14個監測設備,包括地表位移器、裂縫器、雨量監測器。“相關數據都會實時上報到省級平台,有問題會發出警報。”

  五星村並非孤例。金沙縣煤炭資源豐富,目前正在開採的煤礦有35處。同屬新化鄉的聯合村、金畢村,附近都有煤礦在開採。

  記者來到聯合村,看見也有一些房屋出現裂縫。村民劉女士介紹,今年3月,鄉政府通知他們要緊急避險,每人每天給60元補助,安置點由煤礦企業提供。

  “緊急避險在6月結束,鄉政府說地質災害風險已經排除,可以回村居住了。但大多數村民仍懸著心,后來經過鄉政府勸說,才搬了回去。”

  記者又來到位於金畢村的富民養殖場。養殖場佔地3000多平方米,有331頭豬、61頭牛。記者看到,養殖場的主體建筑嚴重開裂變形,屋內的橫梁彎曲,柱子傾斜。

  “養殖場是2018年投入使用的。”養殖場經營者陳先生說,“附近的龍鳳煤礦前年開始開採,去年我就發現山體出現裂縫,有的地方地面下陷了。現在,時不時有石頭從山上掉下來,讓人很害怕。”

  他曾經找煤礦索賠,煤礦也認賬,但是給出的補償方案與他自己的測算差距較大,沒談攏。“煤礦隻補償建筑、地面附著物等的價格,不補償我養殖場的經營損失。”

  據楊洪慶介紹,為解決受地質災害影響的村民安置問題,新化鄉去年在天橋村、聯合村等設置了4個集中安置區域,合計100多畝地供村民建房﹔不願重新建房的村民還可在本鄉或周圍鄉鎮購置二手房﹔同時鼓勵村民到縣城購房。此外,貴州省大西南礦業有限公司租賃五星村村集體的一棟89個房間的宿舍樓,“如果村民有臨時避險需要,可以安置在這棟樓。”

  “村民家鄉情結比較重,很多人在村裡還有耕地,跨村安置、縣城購房的意願並不高。”楊洪慶表示,相關工作很難推進。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